穿梭式货架标准尺寸及设计要点
穿梭式货架是一种半自动化仓储系统,其尺寸设计需兼顾存储效率、设备兼容性和空间利用率。以下是其标准参数及设计要点:
一、货架主体尺寸
1.高度范围:一般为6-15米,可达30米(需特殊设计),常规仓库多采用8-12米
2.巷道宽度:1.6-2.2米(含穿梭车运行空间),具体根据车型调整
3.货位深度:单深位1.0-1.3米(单排存储),双深位可延伸至2.0-2.5米
4.单元宽度:0.8-1.5米,常见1.0米/1.2米两种标准规格
二、托盘适配尺寸
1.托盘:1200×1000mm(欧标)、1100×1100mm(日韩标)
2.托盘:1200×800mm/1200×1000mm
3.特殊定制:可支持1500×1500mm托盘
三、承重参数
1.单层承重:500-2000kg(常规设计)
2.立柱规格:90×70×1.5mm至120×90×2.0mm(根据高度调整)
3.横梁承重:双梁结构可支撑3000kg以上
四、设计影响因素
1.货物属性:单托重量、尺寸及堆码方式
2.设备参数:穿梭车尺寸(常规机型长1.2-1.5m)及提升机配置
3.建筑条件:仓库净高、柱间距(建议≥7.5m)、地面荷载(≥3t/m²)
4.消防规范:需预留0.5-1m顶部消防空间
五、典型配置示例
8米高仓库常用配置:
-层数:5层
-单层高:1.5m
-单元尺寸:1000mm(宽)×1300mm(深)
-单托承重:800kg
-存储密度比传统货架提升30%-40%
实际应用中建议进行荷载计算,并预留10%-15%的扩容空间。特殊行业(如冷链仓储)需额外考虑设备耐低温性能对尺寸的影响。
密集存储货架行业标准解析
密集存储货架是一种通过优化空间利用率实现高密度存储的仓储设备,主要包括驶入式货架、穿梭式货架、重力式货架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类型。为保障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行业需遵循以下标准:
1.**设计与制造标准**
货架设计需符合《仓储货架使用规范》(GB/T33454-2016)和《钢制货架结构设计规范》(CECS23:90),采用有限元分析确保承重结构稳定性。立柱材料厚度不低于2.0mm,横梁挠度需控制在跨度的1/200以内。自动化系统需满足《物流仓储设备安全标准》(JB/T9018-2011),并适配WMS/WCS等管理系统。
2.**安全与测试标准**
货架需通过静态载荷测试(1.4倍额定载荷)、动态冲击测试及抗震测试。安全通道宽度不低于800mm,货架间预留50mm防碰撞间隙。防火设计需满足《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钢材表面需进行热浸锌或喷涂防腐处理(膜厚≥60μm)。
3.**安装与验收标准**
安装垂直度偏差≤1/1000,水平度误差≤±5mm。验收需依据《组合式工业货架设计与计算》(JB/T11270-2011),检查焊缝质量、紧固件扭矩值(如M12螺栓扭矩需达120N·m)及接地电阻(≤4Ω)。
4.**使用与维护规范**
企业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月度目视检查、年度检测),叉车操作区需设置防撞柱和警示标识。货架大变形量不得超过原始尺寸的0.3%,超载容差需控制在额定载荷5%以内。
行业同时需参考如欧洲FEM10.2.02和美国的ANSIMH16.1标准。随着智能物流发展,部分企业已引入《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规范》(WB/T1044-2020),推动密集存储系统向数字化、柔性化升级。合规的货架系统可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40%-80%,同时降低30%以上的运营事故率。
模具式货架是专为存放重型模具设计的仓储设备,其标准尺寸需兼顾承重性、空间利用率和操作便捷性。以下是常见规格参数:
###一、主体结构尺寸
1.**立柱高度**:2000-6000mm(可定制更高规格),间距通常为800-1500mm,采用10#以上槽钢或H型钢
2.**层高调节**:每层高度300-800mm,配置加强型横梁,层数通常为5-8层
3.**层板尺寸**:深度600-1500mm,宽度1000-3000mm,钢板厚度8-15mm
###二、抽屉单元规格
1.**单抽屉尺寸**:宽600-1500mm×深400-800mm×高200-500mm
2.**承重分级**:轻型(500-1000kg)、中型(2000-3000kg)、重型(5000kg+)
3.**滑轨配置**:三级重型滑轨,抽拉行程可达90%
###三、特殊设计参数
1.**天车系统跨度**:2000-8000mm(匹配模具吊装需求)
2.**安全防护**:抽屉配备自锁装置,货架倾斜角度≤3°
3.**通道预留**:主通道≥1800mm,辅通道≥1200mm
###四、选配组件尺寸
1.模具定位块:间距50mm可调式设计
2.防倾倒架:高度为模具的2/3
3.液压升降平台:台面尺寸匹配大模具尺寸
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模具重量、尺寸(长×宽×高)及存取频率进行定制,建议保留15%-20%的尺寸余量。重型模具建议采用分层独立支撑结构,每层荷载需单独计算。厂家通常提供3D模拟布局服务,确保空间利用率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