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式货架作为现代仓储中、智能的存储设备,其稳定运行直接影响仓库作业效率与货物安全。科学的保养维护可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以下是关键保养要点:
###一、结构维护
1.**定期检查**:每月检查货架立柱、横梁及连接件的紧固性,发现螺栓松动、焊点开裂需及时处理。
2.**防腐处理**:定期清除表面灰尘,对轻微锈蚀部位使用防锈漆修复。沿海/高湿环境需每季度检查防锈层。
###二、穿梭车系统养护
1.**行走机构**:每周清理车轮凹槽异物,每月给轴承加注耐高温润滑脂。检查驱动轮磨损,单侧磨损超2mm需更换。
2.**电力系统**:锂电池保持30%-80%电量存放,每月深度充放电1次。充电触点用酒精棉片清洁,避免氧化。
###三、导轨维护
1.**清洁标准**:每日作业后使用软毛刷清除轨道金属碎屑,每周用无水乙醇擦拭轨道接触面。
2.**平整度检测**:季度性使用激光水平仪检测,轨道直线度偏差需≤1.5mm/2m,超标需调整支架。
###四、环境管理
1.**温湿度控制**:保持10-35℃环境温度,湿度≤70%。配备工业除湿机防止电子元件受潮。
2.**防鼠措施**:轨道末端设置超声波驱鼠器,控制箱进出线口封堵防火泥。
###五、维护
建立年度深度保养计划,由厂家技术人员检测PLC控制系统参数,校准红外定位传感器,更新穿梭车控制软件。保养后需进行50次满载运行测试,确保系统稳定性。
通过三级维护体系(日常点检+月度保养+年度大修),可使穿梭系统故障率降低60%以上。建议建立数字化维保档案,记录每次维护数据,为预防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双深位货架是一种的空间利用型仓储设备,其特点是通过两组背靠背排列的货架组合,形成双倍深度的存储通道,实现货位的纵深扩展。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1.**空间利用率提升显著**
双深位货架通过双层深度设计,在相同占地面积下较单深位货架增加约30%-50%的存储容量。货架采用通廊式布局,减少通道数量,尤其适用于库房高度有限但需扩容的场景。例如,在6米高的仓库中,配合平衡重式叉车可实现4-5层存储,显著降低单位货位成本。
2.**存取模式与设备适配性**
该货架需配合伸缩式叉车或前移式叉车作业,叉车需具备双倍深度的延伸臂功能以实现第二排货物的存取。虽单次作业时间略有增加,但通过优化拣选路径可提升整体效率。适用于SKU数量适中、货物流动性中等的场景,如日用品、家电等标准化托盘存储。
3.**结构稳定性与兼容性**
采用立柱横梁组合结构,承载能力可达2000-3000kg/层,立柱孔距按75mm模数设计,便于后期调整层高。背靠背式布局增强整体刚性,抗震性能优于驶入式货架,同时保留巷道存取特性,安全性高于密集型存储系统。
4.**库存管理特性**
货物遵循后进先出(LIFO)原则,第二排货物存取需移动前排货品,适合对批次时效性要求不严的物资。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库位管理,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压货导致的周转率下降问题。
5.**成本效益平衡**
相较于自动化立体库,其造价降低约40%-60%,且维护成本较低;相比普通横梁货架,虽设备投入增加15%-20%,但长期仓储成本优势明显。特别适合中小型制造企业或第三方物流的成品仓库升级改造。
总结而言,双深位货架在空间效率与经济性间取得平衡,是传统仓储向半自动化过渡的理想选择,但需结合货物周转率、设备配置进行系统性规划才能发挥效益。

穿梭式货架操作指南
穿梭式货架是一种智能仓储系统,由货架主体、穿梭车、导轨及控制系统组成,适用于高密度存储和批量货物管理。其运作流程如下:
一、系统组成与原理
1.穿梭车:电动载货小车,具备双向行驶和货物搬运功能
2.导轨系统:铺设于货架各层的轨道网络
3.控制系统:通过WMS系统或手持终端实现智能调度
二、操作流程
1.入库操作:
-将货物单元放置于首层入口端
-系统自动分配存储货位并调度穿梭车
-穿梭车沿导轨将货物运送至储位
2.出库操作:
-系统根据FIFO或策略选取目标货物
-穿梭车定位并取出托盘
-货物自动输送至出口端等待分拣
3.移库作业:
-通过系统指令调整货物存储位置
-穿梭车自主完成库内货物转移
三、操作模式
1.半自动模式:人工控制穿梭车完成基础操作
2.全自动模式:与WMS系统集成实现无人化作业
3.混合模式:高峰期结合人工干预提升效率
四、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导轨平整度和穿梭车电池状态
2.单次载重不超过设备额定容量(通常1-2吨)
3.保持货位编码清晰准确
4.每月进行系统自检和轨道除尘
该系统的优势体现在存储密度提升40%以上,出入库效率提高3-5倍,特别适合食品冷链、汽车配件等行业的批量货物管理。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规范及应急处理流程,确保仓储作业安全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