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廊式货架(Drive-inRacking)操作指南
通廊式货架是一种高密度存储系统,适用于大批量、少品种的货物存储,常见于冷链、食品、化工等行业。其设计是通过取消传统货架间的横向通道,利用叉车直接驶入货架内部进行存取作业,显著提升仓库空间利用率。
一、操作流程
1.入库作业:
-按货物类别及批次进行归类,确保同一通道内仅存放同一品种货物。
-叉车沿货架导轨垂直驶入巷道,根据"后出"原则,由内向外逐层堆叠。
-托盘需与货架横梁完全贴合,单层载重不超过货架设计标准(通常≤2吨)。
2.存储管理:
-每个巷道深度建议控制在5-7个托盘位,保持通道末端预留0.3m安全距离。
-采用标准化托盘(建议1200×1000mm),确保货物与货架匹配度。
-定期检查货物堆叠稳定性,防止倾斜。
3.出库操作:
-严格执行先出(FIFO)原则,通过WMS系统定位货物位置。
-叉车作业时保持匀速(建议≤8km/h),避免急停急启造成货架震动。
-取货后及时整理货位,维持巷道内货物整齐度。
二、注意事项
1.安全性要求:
-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定期接受高位货架操作培训
-货架纵深超过15米时需配置应急出口标识
-每月检查货架垂直度偏差(应<1/1000)
2.设备匹配:
-建议选用三向叉车或驶入式叉车,小通道宽度要求2.8-3.2米
-货架设计需预留顶部照明及喷淋系统空间
3.维护规范:
-建立年度检测制度,重点关注连接件松动、横梁变形等问题
-地面平整度误差应控制±3mm/2m范围内
优势与局限:
通廊式货架空间利用率可达70%-85%,较普通货架提升40%以上,但存取效率相对较低。适用于周转率不高(年周转≤6次)、批量出入库的货物存储场景。建议结合电子标签系统(PTL)提升操作准确性,通过合理规划库位周转策略实现效率化。








通廊式货架(驶入式货架)选型需综合考虑存储效率、成本与空间利用率,以下是关键选型要点及流程:
###一、选型要素
1.**货物特性**
单件重量、尺寸及包装形式决定货架单元载荷与尺寸设计。标准托盘尺寸(如1200×1000mm)需匹配货位宽度,单层承重通常为1~3吨,需预留10%-15%安全余量。
2.**存储需求**
高密度存储场景下,货架纵深常设计4-6个托盘位,层高按货物堆高+150mm预留。低周转品类(如季节性物资)适合深层存储,高频货物建议靠通道摆放。
3.**空间参数**
利用仓库净高(8m以上适用)设计6-8层货架,柱网间距需满足货架模数(通常≥2.4m)。消防通道保留1.2-1.5m宽度,主作业通道按叉车直角堆垛宽度(平衡重式叉车需3.5m)。
###二、技术选型流程
1.**结构设计**
立柱片厚度≥1.5mm,横梁挠度控制在L/200内。双排背靠背式布局可提升稳定性,每列长度建议不超过10个托盘位。
2.**设备匹配**
前移式叉车通道需求2.5-3m,巷道深度超过15m时需配置导向装置。存取效率约30-50托/小时,需配置WMS系统优化路径。
3.**安全设计**
设置防撞柱(距地50cm)、货物限位杆,地面承载力需达5吨/m²。抗震设计按8级烈度设防,货架倾斜度误差<1%。
###三、成本优化策略
采用可变巷道设计,初期按3:7比例划分深浅存储区。使用模块化结构,扩展时单组货架可增加20%存储量。对比贯通式与压入式货架,在75%以上空间利用率时更具成本优势。
通廊式货架通过深度存储可提升空间利用率至60%-75%,但需平衡存取效率。建议年周转次数低于10次的品类使用,配合流利式货架形成存储梯度,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5%-20%。选型时应进行3D模拟验证,确保作业流畅性。

仓储货架维护管理规范
一、日常检查与清洁
1.建立周期性巡检制度,每日检查货架整体结构稳定性,重点观察螺栓紧固状态、横梁连接处及立柱垂直度。
2.使用水平仪定期测量货架倾斜角度,允许偏差值不超过高度的1/200。
3.配置清洁工具,每周清除横梁及层板表面粉尘,保持货架干燥环境。对于金属部件,建议每季度使用WD-40防锈润滑剂处理。
二、使用规范管理
1.严格遵循设计载荷标准,在每层横梁醒目位置标注承重值。禁止叠放超过层板边缘15cm的货物。
2.规范叉车操作流程,设置防撞立柱及缓冲胶垫。统计显示70%的货架损坏源于叉车碰撞,建议安装智能防撞预警系统。
3.建立货位管理制度,确保货物均匀分布。单面货架连续空置不得超过3个货位,防止结构受力失衡。
三、维护措施
1.委托机构进行年度结构检测,使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焊缝质量,磁粉检测法检查隐性裂纹。
2.建立备件更换档案,立柱变形超过2mm或横梁弯曲超过L/500时应立即停用更换。
3.针对不同材质采取差异化维护:钢制货架重点防锈,每2年进行防腐涂层修复;木质层板需控制环境湿度在45-65%RH。
四、数字化管理系统
1.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货架应力变化,设置振动、倾斜等异常状态报警阈值。
2.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记录维护历史,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部件寿命周期。
3.采用移动终端扫码报修系统,实现问题定位、维修记录的全流程追溯。
本规范通过预防性维护策略可将货架使用寿命延长30%以上,年维护成本降低25%,有效保障仓储作业安全。建议企业按季度进行维护效果评估,持续优化管理方案。
